创新之道,唯在得人。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,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完善人才培养、引进、使用、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”。人才是促进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战略资源,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。走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“赶考路”,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,组织部门作为人才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部门,必须牢牢树立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的理念,用心“引才”、悉心“育才”、精心“用才”,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强劲的人才支撑。
以“真招实策”用心“聚人才”。“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”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必须坚持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,坚持“人才引领驱动”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从一定层面上来说,谁占据了人才“制高点”、谁就掌握了发展的“主动权”。加快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,各地组织部门要健全更大力度更有效率的人才引进机制,依托高校院所、重点实验室、尖端企业为引领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,激发大平台、大项目、大团队虹吸效应,为人才破难创新找到大舞台。要不断坚持企业主体地位,为企业引才搭好平台,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作用,进一步做好 “以企聚才”等文章,多措并举、聚力创新,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,让人才能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课题中找准定位。
以“真材实料”精心“育人才”。育才造士,为国之本。人才引进来,还得培育好、发展好,让人才队伍的量变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质变。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,优化人才培养模式,紧盯颠覆性、前沿性技术和战略性、先导性产业,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,不断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。要积极搭建培养平台,构建科技园、孵化器、众创空间、现代产业学院等实训平台,打造人才实践锻炼“练兵场”。要多方面综合育才,不单纯追求高学历、高学位的学者型人才,同时也要重视专业型、专精式工匠型人才的培养,不断加深人才队伍的深度与梯度。还要结合本地企业实际需求,发挥企业主体导向作用,多维度“量身定制”育才课程、育才方向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最优人才解。
以“真情实意”悉心“用人才”。水积而鱼聚,木茂而鸟集。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,释放人才创新活力,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。各地要建立健全政策奖励机制,一方面,多用事业感召,把事业作为吸引、激励、留住人才的关键,结合产业布局需要、企业发展实际,为人才搭建足够广阔且有发展空间的舞台,让英雄有用武之地。另一方面,要营造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,尊重科研工作周期长的规律,健全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,多些理解信任,少些苛责批评,保护好科技工作者的干事热情。要注重物质激励,多用价值体现价值、财富回报财富,不仅从待遇上保障,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,使得利益分配更合理、股权分红更诱人,还要关注人才落户就业、子女上学、医疗保险等“关键小事”,确保人才引进来、留得住,形成“近悦远来”的人才工作局面。
千秋基业,人才为本。依靠人才,方能决胜未来。新的征途上上,我们惟有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完善人才引进、培养、使用的工作机制,厚植人才成长沃土,激活人才内生动力,才能让人才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开拓创新、锐意进取、善作善为,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。(林付丽)
有话要说...